我们看到日本会想起什么?
樱花?富士山?哆啦A梦?二次元?
太多太多,简直数不过来。不可否认,在这些年来,日本的文化输出的确比我们做得要好一点,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以二次元死宅自称,将秋叶原视为二次元圣地,假期组团跨国旅行。为了能更好体验动漫中的日本文化,在日本民宿和旅馆之间衡量。那么,问题是,日本民宿和旅馆有什么区别?
一、民宿与旅馆的异同
日本旅馆是传统日本的住宿设施,部分富有温泉设备供住客使用,而日本中的“旅馆”,也常用来指日式旅馆。可以这样说,民宿是日式旅馆的较廉价版本,较近似于宾馆。民宿可能设于一些完全没有开设酒店的小镇,也可分布在繁华的大都市。部分民宿为家庭式民宿,把家中部分房间供住客租用。设施包括房间、共用的淋浴及洗手间设备,食物较为简单,且有家庭式风味。
民宿通常房间不如商务旅馆多,也不一定有接待柜台与穿着制服的服务人员,城市民宿因为地点分散,客户只来源于网络订单,无刷卡、管理系统等业务,而清扫、修理等工作,往往都拜托第三方服务公司,或者由主人及其家人负责。
二、民宿和旅馆缘起于形态
“民宿”二字源自日本的Minshuku,原意与英美的“Bed & Breakfast”(简称B&B)有诸多相似之处,也就是仅提供住宿和免费早餐的家庭旅馆。在中国,农家乐接近于这个定义。
典型的乡村民宿一般靠售卖“住宿”和“本土文化”为生,也有的民宿主发展许多和当地观光有关业务,如协助住客租赁车辆,规划当地旅游、当地特产制作过程等的行程。
所以具有当地特色与口碑的民宿常为热门之选,据相关数据显示,近六成的旅客在景区旅游时,都会选择那些装修风格独特的民宿。
尽管民宿为家庭旅馆的一种,但旅客不见得必须和主人住在一起,某些民宿主会聘用外人来协助民宿经营,这点在观念较为保守的中国盛行,外国的陌生人交友文化并不怎么适合中国市场。
现今形式的日式旅馆早于江户时代出现,为当时经道路前往日本各地的旅客提供服务,但时至今日,日本大城市里很难再找到日式旅馆了,因其价格较西式酒店更为昂贵。大部分日式旅馆位于风景区,与西式的床家早餐住宿形式甚为相似。
典型的日式旅馆设有较大的入口大堂,供旅客坐下聊天,教现代化的旅馆可能在大堂设有电视。旅馆房间采用传统日式建筑材料装饰,地板为榻榻米,门则为日式的纸质搪门。就算因安保问题采用西式木门,房内仍会采用纸门,亦会设有地方供住客拖鞋,部分房间则设有露台。
三、政策法律
日本的《民宿新法》已经颁布实施一年多。
在这一年里,日本民宿数量呈爆炸性增长,新法实行前数量为2210家,到了今年六月份,竟然达到了15663家,包括正在申请的民宿数量也已经达到了17301家。
民宿业如此火爆,很好地指明了一个事实——它必将成为日后的主流入住方式。
在中国,民宿业也来了个大转折,2019年,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在全国率先启动民宿资源调查工作、加快出台支持民宿发展的意见、制定民宿的标准。先期选择30个重点县,100个乡村,新运营100个民宿品牌。
2019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走入信阳新县民宿“老家寒舍”,与店主韩光莹亲切握手交谈,被业者称为民宿业的高光时刻。
虽然,现如今中国民宿对酒店的渗透率小,市场规模仅有四百亿,与万亿市场规模的酒店仍有非常大的差距,但见见国外的民宿发展现状,结合中国政府对民宿的态度,不难发现民宿已经走出了荆棘与泥潭,迎接坦途和曙光。
在中国,虽然酒店目前仍是整体交易量较少的资产类别之一,但行业发展的乐观趋势和充满前景的旅游市场已经点燃了投资者对酒店的兴趣。2018年,大多数中国城市酒店的平均可出租客房收入(RevPAR)大幅增长,成都等主要门户城市的RevPAR同比增长19%,北京,重庆和天津的RevPAR增长也超过10%。截至2018年底,国内游客人数增长超过三倍,达到55亿,其中中产阶级旅游人数空前增长。与此同时,中国的新酒店供应量大幅放缓,尤其是在一线城市。
近日,仲量联行发布了《稳步前进:2019年酒店投资展望》报告。报告指出,尽管中美贸易局势紧张以及未来经济增长预测将会放缓, 但2019年整个亚太地区酒店投资额预计仍将同比增长15%,涨幅居全球之首。
大住宿业正在飞快发展,截止2017年底,全国住宿业的设施总数为45.78万家,客房总规模1677.04万间。经历中国酒店业的整合潮、持续推动的住宿产品升级潮、资本热钱在各种非标领域的流动潮,以及为酒店平台不断加码的赋能潮后,2019年的大住宿时代亟待引发新一轮风暴。
目前全国电竞酒店数量已经超过了500家,其中2018年开业占比八成,并且仍在以每月50家以上的速度增涨。从定价上来看,大部分电竞酒店的人均消费在100元到200元之间,目标用户为学生与刚工作的白领。作为网咖的进化形态,在国内中部热门城市,电竞酒店在周五到周日的满房率能达到98%以上,周一到周四平均入住率也在70%以上。
仅在去年,中国酒店投资交易额接近120亿元,预计同比增长15%,涨幅具全球之首。但是,一些交易中的酒店因为运营欠佳,逐渐被新业主改造为长租公寓、办公楼等其他资产类别,而在2018年,就有十六家长租公寓品牌“阵亡”,与之相对的,便是中档酒店的崛起。